络石藤与地瓜藤抑制NO活性及差异性化学成分研究

络石藤为药典记载的常用中药,而地瓜藤在民间部分地区用作络石藤。为明确两种药材抗炎活性及相关化学成分间的差异,初步探讨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该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络石藤与地瓜藤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Griess试剂法测定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上清液NO释放量,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络石藤与地瓜藤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学中的OPLS-DA模型鉴定两种药材的差异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两种药材皆具有一定的NO抑制作用,络石藤粗提物的抑制作用稍强于地瓜藤。(2)络石藤与地瓜藤的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络石藤中的21个差异性成分主要为木脂素类,而地瓜藤中的10个差异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综上认为,差异性化学成分可能是造成这两种药材抗炎活性差异的主要活性物质。该研究结果为络石藤与地瓜藤的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新闻

  • 蝴蝶兰新型杂交品种挥发性成分分析

    蝴蝶兰新型杂交品种挥发性成分分析

    为研究不同蝴蝶兰品种的关键致香成分,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芳香植物香气收集分析方法,结合对8个香花蝴蝶兰新型杂交品种盛花期花朵进行花香成分检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主成分、聚类及香气品质分析。结果表明:(1)从8个蝴蝶兰新型杂交品种中共鉴定出96种物质,分为萜烯类、醛类、酯类、醇类、酮类、醚类、酚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其中萜烯类物质为主要挥发性物质。(2)主成分分析显示,各新型杂交品种被划分在3个象限中,F2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和数量均最多,萜烯类物质…

    短视频 2024年12月2日
  • 云南彝族地区不同城镇化水平区域的古树遗留特征

    云南彝族地区不同城镇化水平区域的古树遗留特征

    古树是指树龄在 100年以上,因受人类文化影响而保存下来的自然资源,被誉为“绿色文物”是学者研究区域植被和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为探讨城镇化发展对区域古树遗留特征的影响,并探明城镇化发展,民族文化与古树遗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建立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角度出发的古树保护方案,该文以云南省彝族的主要聚居地楚雄市坝区为研究对象,对形成城镇化水平梯度的7个乡镇开展古树资源调查。结果表明:(1)楚雄市坝区有古树16科22属26种 301株,其中黄连术,侧柏和云南山茶古树合计超过总数的 75%。(2)城镇化…

    短视频 2024年11月28日
  • 干热河谷次生稀树灌木林物种组成变化及群落结构动态

    干热河谷次生稀树灌木林物种组成变化及群落结构动态

    为揭示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热河谷次生稀树灌木林群落演替动态规律,该研究以2015年群落内建立的1 hm2永久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经2020年首轮复查,对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重要值、死亡率、补员率以及胸径(DBH)进行调查研究,以分析5年间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动态。结果表明:(1)2020年,群落木本植物共18种,隶属15科18属,较2015年新增1属1种,优势物种组成并无变化,但优势度变化显著。与2015年相比,在重要值(IV)> 1的6个种群中,5个树种IV增高,仅攀枝花苏铁…

    短视频 2024年12月2日
  • 罗汉果品质受气候因子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罗汉果品质受气候因子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为了探讨气候因子对不同季节授粉罗汉果品质影响及其分子作用机制,该文以主栽“青皮果”品种夏季与秋季授粉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发育时间气候因子监测,形态大小测量、罗汉果苷代谢检测和基因表达 qRT-PCR 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二者生境气候因子,品质性状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秋季授粉果实与夏季授粉果实相比,生境平均温度和有效积温 35d以后明显降低,昼夜温差 65d以前明显增加。并且平均温度、有效积温差异大于昼夜温差,光照强度和空气湿度则相近。(2)横径、纵径和单果重均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

    短视频 2024年11月27日
  • 牛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牛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为确定牛油果的最佳采收期,阐明牛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的累积变化规律。该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灼烧法、茚三酮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法、回流提取法和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HASS’‘V3’和‘V4′ 3个品种牛油果果实中粗脂肪、氨基酸、矿质元素以及灰分在6—12月间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3个品种牛油果中油脂的主要成分均为油酸,其中‘HASS’和‘V4’果实中的粗脂肪含量在12月达到峰值,而‘V3’果实…

    短视频 2024年12月2日
  • 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及其土壤养分变异规律

    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及其土壤养分变异规律

    为促进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在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法研究了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疏林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随着水淹时间的减少,水陆交错带由分布零星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变为草、灌、乔植物群落,植被物种α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呈逐渐增加趋势,在砾石滩最低,在疏林地最高。(2)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差异。随水淹时间的减少,土壤…

    短视频 2024年11月27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