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概述-审核的目的和准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包括哪些内容)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审核准则

1.目的

1)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通过内审确定强项和弱项,发现管理上的问题,实施纠正和纠正措施,并进一步寻求改进的机会;

2)为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实施,按照承诺的要求,定期内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与标准(ISO9001或ISO13485)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3)为第二方或第三方的外部审核事先做好准备,便于顺利通过外审。

2.审核准则

1)承诺符合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如ISO9001和ISO13485;

2)本组织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如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等;

3)与本组织和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

4)被政府批准产品上市的注册产品标准,及相关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第二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准则

1.目的

1)为选择合格的供方,对候选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确定是否满足其采购要求,为采购决定提供支持;

2)对已经建立合同关系的供方,有计划地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确保其持续符合合同要求,进而促进其改进和提高。

2.准则

1)第二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主要是顾客对供方的要求,可以是具体合同、采购质量条款、或其他经过双方议定的质量协议和质量保证文件;

2)在一定情况下,顾客的要求可以是某个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ISO9001和ISO13485的全部或部分要求。

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依据

1.目的

1)为顾客提供信任:组织通过第三方审核取得一张认证证书,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某个标准,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为顾客和潜在顾客提供信任,比自己的声明和承诺更具有权威性和可信度。

2)可以减少重复的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是经过国家认证和监管的注册机构,通过其认证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公证性。组织的顾客可以通过验证其证书和评价报告,了解组织的能力与管理水平,承认这一结果,免去双方重复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3)出于组织管理者的驱动:通过第三方认真审核,证明组织具有满足某个权威标准的能力。

4)出于组织收益者的驱动:如顾客为了规避采购风险,明确提出:如果组织没有通过某个标准的质量认证,不允许参加投标,或不纳入供方名单。

2.依据

1)如ISO9001和ISO13485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2)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相关的法律,法规;

4)必须要时,适用的产品标准。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