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突出质效同提|通州区统筹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
通州区坚持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以党的领导有力、基层治理有效、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立足城市副中心建设实际,加快推进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精治共治法治。
注重引领性,坚持党的领导
召开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部署会议。组建工作专班,区委主要领导牵头,46家责任单位迅速行动,主动“向前站一步”,开展调研论证、部门座谈、意见征求、方案制定等工作,目前已召开有关会议30余次,制定《关于在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推进区域化党建、提升党组织引领发展水平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8项。完善“党建引领、组织动员”机制,建立街乡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在社区(村)建立分会,探索将更多领域、更多资源纳入协调委员会,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
注重系统性,全面统筹推进
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实际,区委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两项任务统筹考虑、一体部署。在总体设计上,推进城市化进程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街道管理体制与社区体制机制改革“两个同步”。在具体安排上,立足副中心全域整体研究部署,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制定39项具体任务,系统设计了职能定位、机构编制、“条块”关系、运行机制、资金保障、绩效管理考评等内容,为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明确了时间表,绘制了路线图。
注重融合性,整合区内资源
主动融合现有治理资源,依托区、街(乡)、社区(村)三级网格中心、综治中心,推动“吹哨”“报到”流程规范化、信息化,形成以区指挥中心为核心的网格化组织体系,实现多网融合、一体化管理考核。充分发挥区级各部门优势,将市政、环保、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城管等职能部门主要业务延伸到网格,以网格整合部门资源,切实推进“部门报到”落实。目前已将123家区级单位纳入体系,1.3万名专业和执法处置队伍实名下沉到1806个网格。
注重创新性,突出副中心特色
树立“改革 ”的工作理念,把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党建创新相结合,培育了“三化治理”“双向积分”“双协商”“四有四服务”等一批社区治理品牌,探索形成城市基层治理的“副中心经验”。在落实“双报到”工作中,健全在职党员回社区(村)“3 1”制度,创新“党旗飘扬副中心,党员服务我先行”在职党员回社区集中活动日,激发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热情。截至4月底,全区已接收区内报到在职党员1.9万余人,区外报到在职党员1.7万余人,组织活动1100余次,参加活动在职党员2.4万余人次,做出承诺1.3万余条,提出意见建议1.1万余条。
注重实效性,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坚持目标导向,转变管理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促进精治共治法治。推行“街巷长”机制,建立“小巷管家”队伍,街乡、社区(村)党员干部主动担任街巷长、管家,带领居(村)民进行“日巡、周查、月评”,推进城市副中心共建共享。目前,已建立由314名总街长、4383名街巷长组成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队伍。在对街乡和委办局百分制考核中,最后一名得分分别达到96.48和93.55分,群众在副中心建设中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