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同的行政管理岗位对比,供拟入职高校的朋友参考!(高校的行政管理岗怎么样)
笔者曾经在两所高校从事过近10年的行政管理岗位工作,经历的管理岗类型也很多,包括辅导员、二级学院的党政办、学校的机关(组织部、人事处等),到了35岁这个尴尬的门槛,选择辞职,辞职的时候是正科(当然高校的科级职务没任何意义),也对这类岗位有自己的深入体会。
先说说辅导员岗,这也是现在各大高校除了教师岗之外进人的最大入口,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20年颁布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都对辅导员这个岗位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笔者当年入职的时候对比,现在各大高校辅导员入职的时候都是有编的,同时也有按月发放的专项津贴补助。辅导员岗位实际工作被人调侃成保姆、消防员等等,用来形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繁杂。辅导员无非是党团和班级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奖助学金评定、危机事件应对及处理等等,说的听起来官方,其实就是一句话:管好你的学生,不要出啥问题。一看到工作内容大多数人也会觉得工作很累,其实辅导员工作上手后,没啥难度,而且上班时间相对其他行政管理岗是最自由的,当然下班也可能会有事。危机事件处理当然是最头疼的,但是这种事出现概率很小,一两年可能出一件,得多花些精力处理。其他时候只要把日常的阶段性事务做完,就是相对轻松很多,笔者对那些一天喊着辅导员岗位累的人,只能说你工作方法没对。
接下来我们说说二级学院的行政管理岗,包括党政办、教务科。教务科也是学期开始和期末相对忙碌一些,要排课、安排考试监考、试卷材料归档、毕业生答辩及学位授予这些日常事务,但是在学期中间,教务科就是比较稳定的日常性事务,相对而言并不忙碌,可以准时准点下班,也很少加班。
重点说说党政办。党政办是二级学院的核心部门,维持二级学院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以及上传下达,是枢纽部门。现在很多高校党政办就是组织员和办公室主任来负责日常事务,组织员就是专门的党务工作岗位,负责对接二级学院党总支/党委,日常工作就是学院党建工作,包括支部建设、师生党员培养考查及发展,以及学院党委层面上的一些上层设计和具体实践。组织员工作,其实在具体事务上并不需要他做多少工作,因为支部建设和党员发展都是落在具体的支部上,组织员只是作指导汇总工作,这个岗位更多的工作是文字性质的,给党委写各类学习教育总结和党建工作总结,对党的理论知识和写作有一定的要求。
二级学院办公室是笔者干过的管理岗位中觉得工作最繁杂的部门,没有之一。上面对接学校几乎所有部门(除了学生处、教务处等极少数部门有专门科室对接),负责把学校各部门的通知安排转发分配下去;负责各类文件收发;保障二级学院日常运行正常进行(软硬件设施);人事工作;印章管理;负责二级学院党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相关材料的起草;职工年度考核和绩效核算;负责各类会议和日常接待,以及领导交代的其他各类事务。党政办上班时间非常死,迟到早退就会影响二级学院运行。而且大量接待,会耗费相当多的精力,对于社恐的人来说,是极度不合适的岗位。而且很多工作也会因为学院领导的原因安排在下班时间和节假日,所以这个岗位是相当辛苦的岗位,承压能力不强、交际能力不强、拉不下脸面的人不适合。当然这个岗位因为是核心岗位,相比较其他岗位跟学院领导的接触时间更久,你所做的事也会被领导知晓,在相关利益分配上,学院领导也会更偏向于这个岗位。
最后我们说说学校层面的管理机构,像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宣传部、组织部等等。在这些部门大多集中在各高校行政楼办公,对于上下班时间肯定要求比较严格,毕竟跟校领导距离很近,如果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部门领导肯定要挨批,所以这里面上班时间肯定是没那么自由了。尤其像组织部这些核心部门,工作要求非常高,日常工作气氛会很严肃,会让人觉得压抑。学生处、教务处和人事处工作也是相对比较忙,毕竟负责全校的师生的工作。学校部门的工作不能轻易出错,出错的代价自然会很高。所以跟二级学院相比,学校层面的部门工作相对要严谨一些,要求高一些。工作环境和气氛也要沉重一点,如果不喜欢这样的环境,还是建议去二级学院。
说到这,一直没说收入的问题,当然这个要跟级别和职称直接挂钩。职称问题呢,要说申报职称,行政管理岗上,辅导员应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因为有更多时间精力花在上面。收入的话,同样的级别,辅导员有单独的专项补助,更有优势一点;党政办因为是核心岗位,在绩效分配上,肯定有所倾斜,收入应该是要高一点的;学校的部门收入也相对有限,这个也是根据不同的学校来讲。但是说来说去,要分学校,分学院,分人,收入这个东西影响因素太多了,可能活干的少的比累死累活的拿得多,没处说理去,只有自己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