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特色馆藏】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贝时璋传》-贝时璋院士的五张博士学位证书

自“第二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体系特色馆藏征集活动”发布以来,我们陆续收到了多家院属单位图书馆推荐的特色馆藏。每一本馆藏都代表了专业领域的特色,承载了科学事业先行者们的心血,见证了一段中科院人书写的中科院历史。在此基础上组织的全院特藏系列征文,以历史为主线,展科学发展历程,聚我院科研风采,为您讲述馆藏背后的科学家精神和感人故事。

贝时璋(1903~2009)是我国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作为中国大陆地区最后一位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的首批院士,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被称作“世纪老人”。

【全院特色馆藏】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贝时璋传》-贝时璋院士的五张博士学位证书

图1 贝时璋院士工作照

贝时璋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也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开创了我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的研究,主持领导了我国首批生物火箭的成功发射,是筹划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先行者。他以实验为依据,挑战传统细胞学说,创建了“细胞重建学说”。如山功勋在前,他却从未停下追求科学真理的脚步,甚至在去世前一天,还在与科研人员讨论学术问题。他拥有德国图宾根大学授予的五张博士学位证书,成为该校的“钻石级”博士,太空中国际永久编号36015的小行星是以他名字命名的“贝时璋星”。他的传奇故事被记录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图书馆馆藏图书《贝时璋传》中。

【全院特色馆藏】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贝时璋传》-贝时璋院士的五张博士学位证书

图2 《贝时璋传》封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馆藏)

《贝时璋传》由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全书共12章,包括难忘的年华、留学德国、一代宗师、浙大西迁、筹建中国科学院、战略科学家、服务原子能事业、奠基载人航天、挑战细胞重建学说、世纪人生等内容。该书作者王谷岩是贝时璋的工作助手,他用翔实的文字、深情的笔墨记录了贝时璋笃实敦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德高望重的一生,其中五张博士学位证书的故事更是一段举世无双的佳话。

1928年3月1日,贝时璋的重要研究成果受到赞誉,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德国图宾根大学的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从此以后,贝时璋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取得了多项卓越成果,为此,图宾根大学又先后于1978年、1988年、2003年和2008年四次授予他博士学位荣誉证书,于是就有了一个人拥有五张博士学位证书的传奇故事。

1928年,贝时璋和他的德国同学魏尤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学校通知他们二人于3月1日下午2点到位于威廉街的校本部进行论文答辩,4点钟他们顺利的通过答辩。这一天,贝时璋获得了图宾根大学授予的第一张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证书。

1978年,是贝时璋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3月间,在巴登-符腾堡州州长斯佩特(Späth)先生访华之际,图宾根大学委托他代为授予贝时璋“金博士”学位荣誉证书。在北京的德国驻华大使馆专门召开了授予仪式,之后举行宴会,对贝时璋表示祝贺。斯佩特州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宣读了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院院长的贺信。图宾根大学副校长恩斯特·拜尔教授(Ernst Bayer)也发来贺信:“值此您的金博士纪念之际,图宾根大学评议委员会及生物系向您祝贺,祝愿您继续取得更加卓越的科学成就。”

1988年,贝时璋的图宾根大学老同学还有多位健在,他们建议学校再次授予贝时璋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证书,因为贝时璋在毕业60年后还在做研究工作,而且工作进展很快。这在图宾根大学的毕业生中仅贝时璋一人,在世界各大高校也是没有先例的。是年3月,贝时璋便收到了图宾根大学校长寄来的第三张博士学位荣誉证书。

2003年,正值贝时璋获得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75周年。这一年的10月10日,是他100岁生日,而这一年他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工作。9月26日,由贝时璋创建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开了“贝时璋先生百岁寿辰暨建所45周年庆祝大会”。德国驻华大使馆派员代表德国政府到会祝贺,授予贝时璋“唯一学术公民”称号,并回顾了贝时璋早年留学德国求学的经历,代表图宾根大学授予他“钻石博士”学位荣誉证书,贝时璋的长女贝濂代表父亲接受了第四张博士学位荣誉证书。

【全院特色馆藏】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贝时璋传》-贝时璋院士的五张博士学位证书

图3 贝时璋长女贝濂代表父亲接受第四张博士学位荣誉证书

2008年3月1日,是贝时璋获得博士学位80周年的日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召开了隆重的庆贺会,图宾根大学再次授予贝时璋“钻石博士”学位荣誉证书。图宾根大学校长恩格莱尔教授(Bernd Engler)在发给贝时璋的贺信中说:“作为图宾根大学校长,我以大学和我个人的名誉,衷心祝贺您获得博士学位80周年。您是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我们最年长的校友。我能够在此祝贺这独一无二的庆典,感到非常自豪。随信寄上的博士荣誉证书,表达的是我们对您的高度评价。”德国驻中国大使馆科技处参赞哈克博士(Mattthlas Hack)也给贝时璋发来贺信:“您以105岁的高龄,仍然是中国活跃的科学家。在您获得图宾根大学博士学位80周年这一令人难忘的时刻,我向您表示衷心祝贺,祝您健康、快乐,祝您在生物物理学研究领域再获新的成就,并希望大批中国青年科学家以您为榜样,继续搭建中德科学交流与友谊的桥梁。”

遗憾的是,在贝时璋的手上已经没有了1928年获得的第一张博士学位证书,该证书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逃难中丢失了。值得贝时璋宽慰的是,他还珍藏着另外四张记录着德国人民友谊和母校厚爱的博士学位证书,这些珍贵的博士学位证书蕴藏着贝时璋卓尔不凡的人生经历,是盖世无双的荣誉。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