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地方国企里的关系户、待遇和前途(国企的关系户多吗)

#是待在国企比较好,还是考公务员和事业编?#

每年考公和考编的大军中有一部分人是已经在国企工作的人,但是仍然在努力考公务员和事业编,他们大部分都是中产子弟,天然觉得国企不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硬气,想要提升自己社会地位。但是笔者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于这些,觉得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国企里都有些什么人?是不是都是关系户?

国企里,尤其是地方国企,有相当数量的关系户,这个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国企是个很适合安排领导子女的地方,在江浙沪地区地方国企收入不低,在公务员极其难考、工作任务极其繁重的情况下,领导们往往“想通了”,倾向于“互相帮助”,将自己的子女安排到对方管辖或者可以影响到的领域的国企里。往往可以跨区安排,这样也遵守了“亲属回避”的规定。

如一个区民政局局长家的公子,堂堂海归留学硕士,到本区的城投集团担任一个办公室的职员,人岗相适没问题,笔试面试也合规,也不用亲属回避。而国企因为办事需要求各个部委办局的支持,且国企的领导很多也是从部委办局轮换出来的,一般从圈子和办事方便的角度,都会吸纳一些领导的子女。

国企里面也有很多人不是关系户。

据笔者所知,在江浙沪地区的国企里,因为“逢进必考”,且很多国企实行了类似事业编一样的定岗定编,每次调整都需要向国资办报备,因此国企实际上在进人的形式上非常正规了,绝不会岗位要求是本科实际招个大专生,你好歹也得弄个函授本科,才能符合条件。选人用人是领导任内审计、离岗审计、各类巡视巡查的重点,选人用人不规范,容易贻人口实,被反对者攻击,自己落不着好,把前途丢掉。所以国企进人不可能突破岗位要求的规范,如年龄、党员身份、所学专业、学历等。国企招聘一般也会有笔试、面试环节,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正规了(可能跟央企比起来略有欠缺)。

国企承担了大量类政府职能,许多工作需要专业人才来干,如干工程的国企需要土木工程师,干环境的国企需要环境专业人才,干大数据的国企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才,这些人才不一定领导家的公子小姐会有,很多时候有政治任务,招聘很急,因此国企里面并不都是关系户。

地方国企和公务员、事业编有没有转换的可能

绝大部分关系户一般也不会去考公务员和事业编。

考试难,考上了路也不好走,累人,现在的公务员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公务员了,996真的是常态,长期干下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要受到影响。在第一代已经积攒了一定的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关系户们没有必要挤破头跟平民竞争考试。笔试毕竟是公平的,别人的水平毕竟不受你控制,不可控因素太多。

有些国企员工有机会转任公务员。

1.年轻人通过团委是一条桥梁。有些地方的区政府会搞一些青年人才计划,选派国企的青年团干部到区里面团委挂职,当然这个人选是很规范的,会让各个企业推荐青年才俊,最后再搞笔试、面试,还要打擂台赛,然后直接到区团委挂职,获得公务员身份。一般这种人会在区团委待到解决副科,再调到乡镇街道分管工青团教文卫等,运气好甚至会在短短几年变成乡镇党委班子,达到一些乡镇干部一辈子才能达到的高度。接着可能再调到国企或者其他局办解决正科,总之体制内就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永远知道在什么时候变道超车,切换跑道比当个老黄牛有时候效果好得多。

2.国企干部有机会转任公务员。一般区属的国有平台的董事长相当于正科到副处之间的干部,有些同志会想办法找路子调到平级的部门,比如城投公司的老总可以调到住建局当个副局长。区里也会经常选派干部到国企任职,局长和董事长可以比较自由地切换的。

地方国企里面待遇很好吗?

笔者总结,地方国企一般有个特点:“穷庙富方丈”。

领导层的钱是比较多的。地方国企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些干部,一般都有年薪限制,据笔者所知,江浙沪稍微发达一点的地方大概在60-70万之间。这些区属国有企业下面还会设一些二级甚至三级国企,这些国企有的是按照绩效拿钱的,甚至多的会突破100万的年薪。有些金融国有企业,甚至还可以设立合伙的基金公司,派出国企人员作为合伙人到这些参股公司,这些人可以跟投一些项目,上市和退出投资时拿到不菲的资本回报。

普通员工如果不升职,钱会比较少。笔者跟一些苏州区属国企的朋友聊过,很多区属国企一线员工工资大约还徘徊在10万出头,但是如果提拔中层就可以翻上一倍。

国企员工有什么好的建议?

100个人里面如果注定只有20个人能当领导,就算个个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工作努力的卷王,最后也只有20个人能当领导。

国企的设立,毕竟比成立一个事业单位要简单,所以在经济顺周期的时候,地方政府往往有加大投资力度、设立新平台的冲动,以完成招商引资等目标。因此混迹国企多年的老员工,长期得不到升值,又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会被其他区的国企挖走。这是一个机会。

在经济不好,连国企都在收缩的时候,建议还是修炼技能,提高自身能力,好好等待机会。国企里提不提拔跟个人关系、领导平衡、个人能力都有关系,并不是纯粹靠个人努力能决定的,老司机劝小杆子放下“努力就一定要有回报”的卷王思维,先踏踏实实把本职工作干好,给领导留下一个勤劳踏实的好印象,节省下来的时间要大量投资在自己身上,该考注会考注会,该考法考考法考,该学外语学外语,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莽一波、立个大功、领导提拔的梦想中。

对国企员工考公的看法

目前江浙沪地区公务员都在限薪和降薪。苏州地区为例,事业编普遍收入在15-25万之间(全包),目前受到限薪影响还不算大,下降空间约在2-3万。但是公务员下降幅度还是挺大,比如以前被称为王中王的苏州相城区公务员及苏州工业园区公务员,网传其普通科员收入甚至能“稳3望4”,科级干部收入“稳4望5”,比很多发达国家的公职人员挣得还多了。

笔者建议是,如果国企的平台还行,比如处于区属一级国企(这本身也被很多区视为相当于局的单位了),且单位混个几年都能上中层,这种员工就别考了,考了还不如不考,最后待遇的上限、工作的轻松程度,可能区属平台还比当公务员有优势。

如果国企的平台不行,处于区属国企的第三、第四级了,打个比方是某国企下面的三级物业公司的小职员,单位几十个人,只有2个领导职数。这种去考一考公务员求个前途还是可以考虑的。

地方国企还会经历90年代那样的改革和大规模下岗吗?

目前的地方国企有很多政策上的优势,挣得实际上是垄断的钱。比如承包本区域的市政、绿化、水电气、道路养护等,约等于政府定点采购服务的单位,承担的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简介吃财政饭,如果当地政府财政状况健康,一直干下去也未尝不可。

笔者判断,正是因为垄断公共服务产品的特性,目前地方国企还是有着比较好的超额利润。另外国企还可以借助政府其他国有平台的外部增信,在银行以超低的利率贷到款用于发展甚至转贷(适合金融企业),赚取利息差。也可以在投资项目上采取“短贷长投”的方式,一直拿银行的低息贷款对自己的投资项目资金进行置换,约等于借了永续债。也可以享受政策红利,搞一些项目从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农村发展银行等)贷到远远低于市场最低利率的政策贷款,用于自身发展。

综上,只要地方财政是健康的,国企的饭应该还是挺好吃的。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公众号
公众号
在线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