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什么?(内部审计定位的目的及意义)
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关系中有很多称谓,更是被贴上了很多的标签——“第三道防线”、“卫士”、“监督者”等等。实际上这次词汇还是不够精细,概念略显粗糙,不能准确地描述内部审计所处的定位,还需在概念上进一步演进和阐释。
我们在内审实践中,尤其与管理层的多次汇报沟通中,往往才能逐渐找到自身定位和工作状态,也就能找到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即“领导关注的重点、员工关心的热点、业务工作的难点”。
找准定位,首先要体现“内”,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公司董事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的。所以,价值取向是受所在公司管理层影响的。有一个形象的公式:一个有价值的审计发现=验证领导预设 提供解决方案。
其次,要想做好内部审计,不是脱离群众脱离业务站在空中楼阁俯视一切。而是要沉下去,潜下去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沉下去意味着你必须化为一名普通员工的视角,去深入基层,实地观察一线人员。潜下去则意味着你要去穿行到各项制度、规则、流程中去分析思考问题。
最后是必须聚焦主业,做好自己的主责。精通业务能力,与业务部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成为被审计对象值得信赖的伙伴、并肩作战的朋友。任正非先生说过一句话:“内部审计人员不是站在内、外合规的边界上拿着「机关枪」盯着,而是背上背包,带上「铁锹」,与业务部门一起前进,多打粮食。”
而且内部审计的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伴随公司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等变化而调整。核心定位是要成为公司价值链上的一环,而不只是旁观者、批评者、监督者。